發展教育社群/推展 AI 教育
出自福留子孫
活動流程
- 6:30~7:00 會前聊聊
- 7:00~7:20 AI產業發展與教育趨勢變革 /林立傑
- 7:20~7:30 丁志仁
- 7:30~7:45 全班Q&A
- 7:45~9:00 分組討論
目錄
引言:林立傑
引言:丁志仁
- 教育最主要的形塑力量,都不在教育系統內部
- 典範轉移,不能靠「準備好=>實施」,只能是「以實施帶動準備」
一、「科層暨市場體制」下的近現代公共教育:
- 以工業革命為基底
- 大量生產:工廠 / 產品,學校 / 學生
- 教育的末端目標是人民的兩大品質:提供有用的生產力;易洗腦的消費者,必須讓「君子成器」
- 追求「增量」的價值觀,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 教育以生成「職業隔間」為目標
- 社會進行高度科層的金字塔化,擅長垂直整合
- 格式化
- 以學齡 / 年齡為基礎建構學制(學校制度)
- 以國家課綱或州課綱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
- 以金字塔化的大考、期考、月考、小考落實控制與節奏
- 以分科教材教法訓練教師
- 主要工具箱:
- 學校
- 教室
- 黑板 / 粉筆
- 教科書 / 考卷
- 師培 / 教師 => 「科本」,老師是一種機器零件,可「對調」「更換」
- 教育界陳說的「故事」與「教育現場的事實」有一定落差,不是一回事。
二、「互聯共生 / 人機協作網絡」對教育現狀的打破:
以自然為師。如:人腦與 AI 的「高耗能」。
- 大腦平均佔人體總重量的2%,但卻能消耗掉人體內20%的能量
(一)改變的走向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
---|
- 大混齡
- 年齡學制會被打破
- 學習者會走向:自主學 / 動手學
- 自定義福祉
- 才能放寬,斜槓職涯,讓「君子不器」
- 學習機構:自組識,能演進
- 「網約教育」比重增加
- 減科層,增網絡,「格式化」再也框不住學習樣態
- 軟課綱
- 不變:讀寫算,資訊(人機協作),科學,跨群溝通的文化能力(跨代溝通)
- 變:
(二)典範轉移一定會發生
看怎麼發生
- 可能溫和且文明
- 可能簡單粗暴:教育券
- 最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 時機越晚,越被動,越「簡單粗暴」
三、台灣可以成功改變的原因
討論「典範轉移」式的改變,最忌「用新工具套在舊系統上」,如:電子書包。
台灣按對三個鈕: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 實驗教育三法
- 常民政治
以教育為支點支持社會的「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