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教育進步和公平/自主學習典範如何透過108課綱進入體制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1年10月14日 (四) 10:36由閉恩濡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遺留參考

從 1984 年和伙伴們一起創立「振鐸學會」,至今已經過去 37 個年頭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前半生,其實是和台灣解嚴的全過程綁在一起的。

所以過去三十多年的前半段,台灣教育界的主要變遷,其實就正扣著「走出戒嚴」這個主題。經過大家的努力,台灣在師資、課程、教育財政、教育行政等各方面,終於擺脫戒嚴時期政權把控教育局面,回到一個正常國家的格局。

太多的進展被塞進短短的三十年裡

  • 網際網路 ⇨ 微權力興起 ⇨ 「舉國體制」越來越攏不住所有的人
  • 網際網路 ⇨ 共享經濟(網約經濟)興起 ⇨ 打開了「網約教育」的可能性
  • 網際網路 ⇨ 公開格式標準、開放軟體、開放硬體、共享內容、自造運動 ⇨ 打開了「自造經濟」的可能性 ⇨ 人有成為「產消合一」者的可能性�只缺的最後一塊拼圖: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
  • 網際網路似乎就是 Ivan Illich 想要讓人民「由機構學習走向由網絡學習」的那個基礎工具 ⇨ 自主學習典範

  • 「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成為學界的共識 ⇨ 科層暨市場體制泡沬要破掉了
  • 極端氣候現象越來越頻繁 ⇨ 致災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跟科學家的預測完全吻合
  • 全球化加速財富兼併與貧富落差 ⇨ 導致大區塊人群的矛盾、對立,舊的社會秩序運作不良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同時基因剪輯受到普遍運用 ⇨ 生態系基因污染
  • 腦科學與奈米科技也有重要的突破 ⇨ 獨裁與戰爭技術達到新的高度
  • 網際網路使普羅大眾樂於持有手機等移動裝置,兩者結合又生成了大數據 ⇨ 用大數據可以訓練 AI
  • 萬物聯網使更多數據生成 ⇨ 催化 AI 進一步進化


<p/> 講者說明:在過去30年裡面,台灣的國內以及在世界上有非常非常多的變化。那這麼多變化跟進展在其他的歷史階段,很可能通通被塞在過去的30年裡面。舉例來講,過去30年裡面最重要是網際網路興起。網際網路興起就使得像微權力啊這些這些新興的社會運作模式跑出來。

得天獨厚的台灣

  1. 多梯次移民構成的人口 ⇨ 只能走向多元社會
  2. 社會將一步步去金字塔化 ⇨ 走向均優
  3. 地熱能源蘊藏量約當目前台灣的總用電量,黑潮能源蘊藏量約當目前台灣的總用電量 20% ⇨ 智慧電網 ⇨ 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
  4. 位在太平洋與歐亞大陸訊息流通的輻輳點上 ⇨ 容易走到潮流的前沿
  5. 年雨量 3000 公厘、生態多樣性熱點、老百姓是實用主義的信徒…

改變了教育的核心提問

  • 原本的提問:
    1. 怎麼調度有限的資源提供給全國人民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 怎麼善用「人才金字塔」頂端的有限人口,提供創新,製造成長。
    3. 要讓學生從什麼眾?學生「從眾」就好,跟著「舉國體制」走,如魚團中的魚。
  • 新的提問:
    1. 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在網際網路上多到氾濫成災,但真的和假的混在一起。
    2. 一般人沒有力氣去分辨、組織、架構、發表溝通、運用。
    3. 幫助學習者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必須逐漸走出「舉國體制」

走出教育「舉國體制」的理由:

  1. 更新改版的節奏跟不上當代適應需要的節奏。
  2. 金字塔中部、底部成為「陪讀」。
  3. 為了金字塔分層,學生必須過份「內卷」。
  4. 群我和個體我的關係須要更健康。
  5. 忽略學習者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6. 不符台灣走向「多元社會」的願景。

台灣願景-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典範」是解方之一
台灣「自主學習典範」是怎麼長起來的:

  1. 人民不滿意教育。
  2. 政府允許自造教育,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加以保障。
  3. 政府允許自造教育,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加以保障。
  4. 法律鼓勵學生中心、多元知能、適性學習。配合網際網路,實驗教育當中長出「自主學習典範」。

四個核心元素:

  1. 自主學習: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更多地主導自己的學習。
  2. 無界學習:整個世界都是學習場域。
  3. 群學:學習伙伴間能互補特質,進入討論模式,引發彼此間的共振。
  4. 生活實踐:前三個元素都必須以「生活實踐」為底色,以能應用於生活中為「學會」。

「自主學習典範」的特點

  1. 依賴「水平整合」,不太依賴「垂直整合」。
  2. 是一種以工作圈構成的「微權力」。班內有組,聯班成校,跨校成網。不是「舉國體制」。
  3. 踐行「共享內容」與「網約教育」。
  4. 是「自造教育」,學習者既是學習內容的協力創造者,也是學習的受益者。(產消合一)
  5. 人在「網絡」中學習,機構只是基地。
  6. 生態災難與科技顛覆的應對知識與技能,可以很快進入學習場域,繞過現有的既得利益。宛如綠能很快進入智慧電網中的饋線。會催化:實現台灣能源基礎的轉換。
  7. 「去」金字塔化的價值觀、制度與人際關係能幫助台灣走向「多元社會」的願景。
  8. 行動學習會善用台灣在訊息輻輳點上的優勢,減少年輕人窩在舒適圈中的劣勢。
  9. 學習者分辨真假、自定義、自組織、架構知識、表達知識是日常生活。
  10. 沒有人是陪讀,學習者有主體性,能參與學習治理,一起決定:學什麼?怎麼學?
  11.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才是在群學中立足的最佳策略。
  12. 不用內卷。幹掉伙伴又不會贏。
  13. 日常中的每個決策,都在教大家:個體我和群我互為主體。
  14. 幫助學習者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浮島與城堡

體制學校學生單位成本v.s「自主學習典範」學生單位成本

108課綱的重要進展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

計畫目標:

  1. 培力二十位學員熟悉「自主學習典範」,並能將「自主學習典範」運用於校內學生學習之課程設計上。
  2. 二十位學員中,至少有十五位學員應為體制學校教師(含代課代理教師)、校長或職員,另五位可為體制學校外人士。
  3. 體制學校教師部分,學員應跨縣市分布。
  4. 所有學員應於兩年內完成組課四學分、實務浸潤一二○小時,並辦理成果發表。
  5. 所有學員本身應為好的學習者,並且能接受新觀念,願意將本培力相關事宜置於其生活事務靠前之順位。

工作圈舉隅:

  1. 招募暨簡易面談工作圈。
  2. 基本技能培力工作圈。
  3. 外部事務聯絡工作圈。
  4. 陪伴工作圈。
  5. 與教育局處溝通工作圈。
  6. 補助要點平台工作圈。
  7. 資源池工作圈。
  8. 輔導平台發展工作圈。
  9. 實體混搭線上學習模式發展工作圈。
  10. 同村共養教育發展工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