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好多教育」市集引言: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設基金支持「盟校網絡」) |
(→公校導入自主學習) |
||
第 77 行: | 第 77 行: |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
#重視微進展與課程泡泡並進(申請計畫)。 | #重視微進展與課程泡泡並進(申請計畫)。 | ||
+ | #引入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散式自治組織)社群,及其贊助者––數位發展部,運用演算法及區塊鏈,推進「教育行政減量」,讓第一線教育工作者: | ||
+ | ##有時間帶領同學自主學習。 | ||
+ | ##降低科層,增加網絡。更走向「班本課程」,讓學校成為班級的聯盟,地方教育局處成為學校的「平台」。 |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 ||
<table class=nicetable> | <table class=nicetable> |
2024年1月14日 (日) 09:10的修訂版本
台灣公校教育當前面臨的三大危機
一、生成式 AI 帶來的傳統公校教育發生「價值沈沒」:
(一)敲掉「行業隔間」
傳統公校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用漫長的時間去訓練學生掌握一組行業隔間的知識與技術,以謀得日後職場安身立命的保障。但熟悉人類語言的生成式AI,一夕之間把「行業隔間」敲掉了九成以上,還導致十八世紀以來盛行於全球的近代公共教育體系目標與方法,大幅「錯置」。不處理,公共教育對社會將變成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加速「群學」
對自主學習典範來說,群學一直是這個學習生態中的核心元素。在生成式AI達到可食用之前,群學只能透過和另一群(或一位)自然人錊成微社群,讓自己能進入討論模式。並運用他人的人生經驗,幫助自己糾錯與「自定義福祉」。但2022年第之後不再是了。自主學習微社群中有一位見多識廣到難以匹敵的同儕變的優勢極大,而且這位學習同儕是不眠不休隨侍在側。
(三)其他
- 大幅降低普通人使用 AI 門檻,因為 AI 能解讀人類的自然語言,所以許多訓練變得過時,例如:越來越多大量的資訊和數據得籍由資訊工具便捷取得,各領域各科大量的應試練習變得過時,但分辨訊息正確性的技能,卻比過往更為重要。
- 大幅縮短從提問到初步解答的時間,單一自然人如果不使用生成式 AI ,在效率上根本無法和使用生成式 AI 的人匹敵。
- 但衍生更多「糾錯」和「決策」的需求,所以最佳組合不是單一自然人搭配生成式 AI ,而是「自主學習群學」搭配生成式 AI 。這方面體制學校暫時還沒有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儲備。未來則需要增加學生實作、邏輯思考、合作、群學技能的鍛煉。
二、新生兒縮減潮:
- 2016年前挺住在每年 20 萬上下達六年。
- 2017年六年內至少掉五萬,掉到每年十五萬左右。
-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 全國2千6百多所小學,學生人數少於50人約500所,約佔全體學校數19%;學生人數少於100人約1000所,約佔全體學校數38%。
-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一小二學,五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三、體制外教育對「自辦義務教育」的正當性爭奪:
2023 年 06 月《國民教育法修法》,立法委員和體制外實驗教育家長已提出: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學生學費補助的修法提案(最後未通過),將他們子女由公校移至體制外教育,同步要求將學生單位成本的 20%~50% ,撥付給他們家庭,因為他們是「自辦義務教育」,而依憲法「義務教育免學費」,他們要求 20%~50% 的教育成本並沒有多要。
公校導入自主學習
「昨日實驗教育,今日公共教育」
一、每生每年單位成本的變化:
(一)自主學習典範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 / 生.年,成分如下:
- 導師:10.3萬 / 生.年
- 教室折舊:0.14萬 / 生.年
- 選修/組課:6萬 / 生.年
- 行政支出:1.58萬 / 生.年
主要是因為實施「班本課程」,再加上導師、家長、同學、合作課程共同分擔課務,使得成本下降。
學生單位成本疫情後約漲為 20萬/年 。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體制學校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已經超過體制外「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在體制教育中推動「自主學習典範」,阻力已不在財務。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
二、推動方針:
- 以核心四元素定位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 自主學習的四個元素如圖所示。包含: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無界學習,群學,前三者又是浸潤在「生活實踐」的背景中。
- 連結課綱
- 「自發」主要連結: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
- 「群學」主要連結:互動。
- 「共好」主要連結:無界學習。
- 「生活實踐」主要連結素養定義(總綱 / 肆、核心素養 / 一、涵義):核心素養=知識、能力、態度+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
- 與中階文官同謀
- 找出符合新圖像的前 5% 約一萬名教師。
- 本身是個好的學習者
- 至少花一部分時間(如十分之一)在和社會交流
- 至少花一部分時間(如十分之一)在和同行交流,並認同課程教學、社工、輔導三者協作
- 增加「陪伴,嚮導,教練」減少「傳道,授業,解惑」
- 願意拉高同學們的高度,例如:重用學生。
- 陪伴教師發展社群
- 仍徵求有意願的老師(志願軍),協助其他老師走入自主學習。
- 訪賢以教師社群為對象。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重視微進展與課程泡泡並進(申請計畫)。
- 引入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散式自治組織)社群,及其贊助者––數位發展部,運用演算法及區塊鏈,推進「教育行政減量」,讓第一線教育工作者:
- 有時間帶領同學自主學習。
- 降低科層,增加網絡。更走向「班本課程」,讓學校成為班級的聯盟,地方教育局處成為學校的「平台」。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補助項目 | 補助對象 | 補助基準與額度 | 備註 | |
---|---|---|---|---|
學 習 資 源 |
1.組課共學 | 1.共學團體 2.自學生 |
1.每小時○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2.共組同好社團 | 1.實驗教育學校、機構 2.共學團體/自學生 |
1.社團指導老師鐘點費每堂○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3.開設適性選修課程 | 1.實驗教育學校/機構 2.共學團體/自學生 |
1.師資、教材等費用每年○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4.專家、達/職人教學支援 | 1.實驗教育學校/機構 2.共學團體/自學生 |
1.專家、達/職人鐘點費每堂○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5.場域實習 | 1.共學團體 2.自學生 |
1.保險費、交通費等每年○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輔 導 資 源 |
1.聘用專業輔導人士 | 1.實驗教育機構 2.共學團體 3.自學生 |
1.聘用專業輔導人員每月○元 2.最高每年補助○元 |
|
2.輔導師資養成/增能研習(輔導人才增能研習)(註1) | 實驗教育學校/機構/團體 | 1.最高補助○元/每場 2.提高現行師資養成&增能研習補助額度,並針對提高部分限制為專款專用 |
||
3.特殊療育(如藝術治療)課程、活動(註2) | 自學生/實驗教育學校/機構/團體 | 1.學生:最高補助○元/每生/每年 2.實驗教育學校/機構:最高補助○元/場次(每一課程);最高每年補助○元 |
- 註1:機構/學校辦理有關輔導職能(或類似機能之「兒童研討」等)之師資養成、增能研習活動(或工作坊),所需各項業務經費。
- 註2:為「特殊學習需求」學生所開設、辦理之療育課程(活動),所需之材料費(諮商、醫療、藥物費用除外)、輔導與陪同人員鐘點費等。
(一)完成自主學習現場樣態列表
舉隅:個管人才的培力
- 學生組課:400元 / 每班每hr,家長不能領、同學不能領、專任教師不能領
- 學生組同好社團:指導老師費 2000元 / 月
- 鼓勵辦學機構開選修課:補助?
- 達人教學支援:鐘點費上限 800 元 / hr
- 雙老師制度:
-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 混搭三種資源:設籍
- 行動學習:包含學生策畫、群學、移地三元素的學習活動。
- 參訪:學生參與策畫參訪。
- 主題備課:老師決定範圍,同學決定具體報告主題,老師陪伴同學預演,並提供指導。
- 補救教學:運用以上原則,用於補救教學,可運用校外人力。
- 市集:規畫跨校的學習市集。
- 共同觀影並討論:由小組或學習社群共同觀看影片,分析影片,並在映後舉行討論。
- 編輯報紙:約定主題與時間區間,由同學共同蒐集素材,並編輯成報紙,上台發表,互相觀摩成長。
- 說故事:同學先蒐集各種廣告、業配文中的故事哏,討論分析後,進行再創作,如變成微劇本。
(二)幫助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方法舉隅(微進展)
階層 | 名稱 | 提供方法數 |
---|---|---|
一 | 在單一活動中 | 6 |
二 | 在單一課次中 | 5 |
三 | 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中 | 10 |
四 | 在整個社群 / 機構中 | 10 |
五 | 在整個台灣推進自主學習典範 | 16 |
六 | 走向自造型的人類文明 | – |
(一)在活動中增加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機會
- 提問與對話【自造+選擇】
- 同學可以提問、同學也可以回答;
- 隨機/輪流/指定某學生歸納;
- 再輪流補充
- slido:文字雲、問答和投票
- 討論【自造+選擇】
- 全班討論
- 分组討論再回來
- 討論要討論的內容是什麼
- 討論如何討論
- 辯論
- 互評或自評
- 遊戲【自造+選擇】
- 數獨、分組競賽、麻將、象棋、圍棋、鑰匙玩校
- 桌遊(财富流、三國殺)
- 電子遊戲(大航海時代、文明、我的世界)
- 書寫【自造】
- 自由書寫
- 寫便利貼
- 畫畫(各自畫、一起畫)
- 共筆(Etherpad)
- 問卷
- 輪流分享【自造】
- 相互訪談
- 抽卡牌
- 觀影
- 閱讀
- 書寫
- 討論
- 身體活動【自造】
- 角色扮演
- 場景演出
- 即興戲劇
- 實驗
- 舞蹈
- 手作
(二)在課次中
- 蒐集大家對此課次的期待【自造】
- 學員們期待一致→課程方向清楚
- 學員們期待不一致→引導分析釐清意見的異同
- →期待差異不大則折中進行
- →期待差異性大採軟投票(請各學員再次發表意見)
- 把課次分段,讓不同的人分段負責課程內容【自造+選擇】
- 增加人與人接觸的表面積,將老師對人的接觸,轉為眾人對眾人接觸【選擇】
- 給一小段機會,透過公意調整上課形式【自造+選擇】
- OST/OpenSpaceTechnology(開放空間會議)【自造+選擇】
(三)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讓學生參與學習治理
- 讓參課者一起決定:請誰來、花多少錢、大家怎麼分攤?
- 讓參課者決定整體或局部的行動,如路線怎麼走?
- 提供參課者即時共筆工具與文本累積工具(平等書寫)
- 催化五種共振:
- 一、討論模式(討論)
- 二、相互糾錯(糾錯)
- 三、平行運作(協作)
- 四、安全與信任(相挺)
- 五、立約承責(立約承責)
- 讓參課者自行閱讀文本(廣義的)
- 讓參課者選組,由分組自組織,完成約定的任務
- 各組輪流分享,彼此看見。
- 對全體學員發問卷
- 讓成員選舉職員(職能之員),如觀察員,總務…
- 最後一堂課做大堂的整體諮詢,作為後續的調整的參考
完整的參考資料:http://quality-learning.net/wiki1341/index.php?title=2023論壇/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設基金支持「盟校網絡」
一、適當立法
包含:
- 修改《教育編列與管理法》增加「中央教育發展基金」的法源。
建議修改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用以:- 支持地區編成「盟校網絡」 以因應新生兒縮減潮。
- 與地方政府協力於「不賺錢地區」,提供學前教育服務。
- 混搭年度預算與基金預算,使跨年規畫容易落實。
- 同時管理公庫財源,與非公庫財源。
- 滿足每年教育經費法定下限。
- 運用經費時不必急於每年用光,撙節使用可以滾存到來年最有效益的時間點來執行。
- 應落實基金滾存(含中央與地方)。
- 以地區中的高中或大型國中為中心,將地區內的高中小編成「盟校網絡」。
- 地區中的小校因生源縮減無以為繼時,轉型為微電網教學中心 / 學習基地 / 社區中心 / 防災救護中心。
- 緩步增加學生的交通支出,學生更常到各類學習基地學習。
- 「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支持地方「盟校網絡」
- 最大程度保留教育用地,以支撐之後「土地驅動」的教育轉型
- 如以廢校因應,除侵害原學區學生就學權利外,同時也造成(青年)人口流失更嚴重。
- 建立新的「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將自主學習納入教育的基本需求。
- 在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 2024 年教育經費設算時,主流設算框架仍以老師以教科書統一教學,設算教育經費。但以 0.1C (C 指班級數)支援現場老師帶領學生自主學習為設算模型。
- 是一筆合條件就可支配的額外經費,不是真正的教師員額。
- 關鍵是要有老師性想這樣子做,而且自己是好的學習者。
- 因為是教育經費基本需求,所以不用進行專案核銷(核結)(有通則,確保公款沒有私用),只須要報學校會計核結,學校向縣會計核結,縣即可向中央政府核結,即可辦理決算。政府的對會計核結,現在已有很週密的規定,不必再訂第二層規定。
- 之後年度,視現場情況,擴大現場的自主學習財務支援。
- 在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 2024 年教育經費設算時,主流設算框架仍以老師以教科書統一教學,設算教育經費。但以 0.1C (C 指班級數)支援現場老師帶領學生自主學習為設算模型。
- 將台灣目前的課綱改成「軟性課綱」。
二、邁入近未來
近未來:2030 年附近的人類社會,距今 6~10 年。與中未來與遠未的區別:可以預測,可以準備。
無線通信 B5G 是指 Beyond 5G 的意思,這是介於 5G 與 6G 之間的的中介無線通信協定,也是台灣目前發展低軌衛星所採用的通信協定。
B5G / 6G 通信,都是以低軌衛星為骨幹的通信。另一個特性就是極低延遲,即百萬分之一秒的延遲,目標是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台灣發展低軌衛星,除了是為了因應「國土防衛」時,海纜被切斷,通訊系統遭破壞,還能夠維持重要通信、指揮、調度等用途之外,也是國土發展,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
行動通訊標準發展列表
代 | 傳輸質量與運用 | 提升倍率 | 年份 |
---|---|---|---|
1G | 2kbps,類比訊號,行動電話系統突破「定點」的限制 | -- | 1980 |
2G | 64kbps,數位訊號,語音傳輸、簡訊時代 | 30倍 | 1990 |
3G | 384kbps,瀏覽網站與串流音樂 | 6倍 | 2000 |
4G | 100Mbps(10,240kbps),應用程式(App)盛行,帶動智慧型手機普及 | 27倍 | 2010 |
5G | 10Gbps(1,048,576kbps),物聯網,零時差互動 | 100倍 | 2021 |
6G | 1Tbps,極致低延遲: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全球覆蓋:衛星和衛星間直接通訊,不同衛星系統間相互切換、漫遊。 | 100倍 | 2030 |
B5G / 6G 對非都會區生活機能的影響
- 資訊流:不再有山谷、海面沒有訊號的問題。
- 物流:每週以自駕車固定路線補給,配合無人機,可以大幅降低非都會地區物流不便的問題。
- 醫療:遠距醫療可以大幅縮小城鄉醫療資源的落差。
- 教育:還要看政府的態度。
當非都會區生活機能不便的狀況舒解,其生態優勢與景觀優勢就會開始抬頭。
台灣社會價值錯置
- 鈔票:有市場上的商品價值。
- 選票:有政治上的選舉價值。
國土網絡價值:上世紀中葉,以「教育為精神國防」之名,把國中小鋪到國土的每個角落。留給今天的重大遺產。
- 拆了,以後沒有總統有能耐再建一個這樣子的網絡。
- 它是許多公共服務展開的節點。
- 往後「學校」應和「在地」結合,進入「開門辦教育」的階段。一步一步走向「同村共養教育」。
- 跨校構成網絡。